0%

HTTP 代理原理

HTTP 代理存在两种形式:
第一种是 RFC 7230 - HTTP/1.1: Message Syntax and Routing(即修订后的 RFC 2616,HTTP/1.1 协议的第一部分)描述的普通代理。这种代理扮演的是「中间人」角色,对于连接到它的客户端来说,它是服务端;对于要连接的服务端来说,它是客户端。它就负责在两端之间来回传送 HTTP 报文。

第二种是 Tunneling TCP based protocols through Web proxy servers(通过 Web 代理服务器用隧道方式传输基于 TCP 的协议)描述的隧道代理。它通过 HTTP 协议正文部分(Body)完成通讯,以 HTTP 的方式实现任意基于 TCP 的应用层协议代理。这种代理使用 HTTP 的 CONNECT 方法建立连接,但 CONNECT 最开始并不是 RFC 2616 - HTTP/1.1 的一部分,直到 2014 年发布的 HTTP/1.1 修订版中,才增加了对 CONNECT 及隧道代理的描述,详见 RFC 7231 - HTTP/1.1: Semantics and Content。实际上这种代理早就被广泛实现。

本文描述的第一种代理,对应《HTTP 权威指南》一书中第六章「代理」;第二种代理,对应第八章「集成点:网关、隧道及中继」中的 8.5 小节「隧道」。

第一种 Web 代理原理特别简单:

HTTP 客户端向代理发送请求报文,代理服务器需要正确地处理请求和连接(例如正确处理 Connection: keep-alive),同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,并将收到的响应转发给客户端。

假如我通过代理访问 A 网站,对于 A 来说,它会把代理当做客户端,完全察觉不到真正客户端的存在,这实现了隐藏客户端 IP 的目的。当然代理也可以修改 HTTP 请求头部,通过 X-Forwarded-IP 这样的自定义头部告诉服务端真正的客户端 IP。但服务器无法验证这个自定义头部真的是由代理添加,还是客户端修改了请求头,所以从 HTTP 头部字段获取 IP 时,需要格外小心。

给浏览器显式的指定代理,需要手动修改浏览器或操作系统相关设置,或者指定 PAC(Proxy Auto-Configuration,自动配置代理)文件自动设置,还有些浏览器支持 WPAD(Web Proxy Autodiscovery Protocol,Web 代理自动发现协议)。显式指定浏览器代理这种方式一般称之为正向代理,浏览器启用正向代理后,会对 HTTP 请求报文做一些修改,来规避老旧代理服务器的一些问题.

还有一种情况是访问 A 网站时,实际上访问的是代理,代理收到请求报文后,再向真正提供服务的服务器发起请求,并将响应转发给浏览器。这种情况一般被称之为反向代理,它可以用来隐藏服务器 IP 及端口。一般使用反向代理后,需要通过修改 DNS 让域名解析到代理服务器 IP,这时浏览器无法察觉到真正服务器的存在,当然也就不需要修改配置了。反向代理是 Web 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部署方式.

但是,使用我们这个代理服务后,HTTPS 网站完全无法访问,这是为什么呢?答案很简单,这个代理提供的是 HTTP 服务,根本没办法承载 HTTPS 服务。那么是否把这个代理改为 HTTPS 就可以了呢?显然也不可以,因为这种代理的本质是中间人,而 HTTPS 网站的证书认证机制是中间人劫持的克星。普通的 HTTPS 服务中,服务端不验证客户端的证书,中间人可以作为客户端与服务端成功完成 TLS 握手;但是中间人没有证书私钥,无论如何也无法伪造成服务端跟客户端建立 TLS 连接。当然如果你拥有证书私钥,代理证书对应的 HTTPS 网站当然就没问题了。

隧道代理

第二种 Web 代理的原理也很简单:

HTTP 客户端通过 CONNECT 方法请求隧道代理创建一条到达任意目的服务器和端口的 TCP 连接,并对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后继数据进行盲转发。

假如我通过代理访问 A 网站,浏览器首先通过 CONNECT 请求,让代理创建一条到 A 网站的 TCP 连接;一旦 TCP 连接建好,代理无脑转发后续流量即可。所以这种代理,理论上适用于任意基于 TCP 的应用层协议,HTTPS 网站使用的 TLS 协议当然也可以。这也是这种代理为什么被称为隧道的原因。对于 HTTPS 来说,客户端透过代理直接跟服务端进行 TLS 握手协商密钥,所以依然是安全的

浏览器与代理进行 TCP 握手之后,发起了 CONNECT 请求,报文起始行如下:

CONNECT wangkejie.com:443 HTTP/1.1

对于 CONNECT 请求来说,只是用来让代理创建 TCP 连接,所以只需要提供服务器域名及端口即可,并不需要具体的资源路径。代理收到这样的请求后,需要与服务端建立 TCP 连接,并响应给浏览器这样一个 HTTP 报文:

HTTP/1.1 200 Connection Established

浏览器收到了这个响应报文,就可以认为到服务端的 TCP 连接已经打通,后续直接往这个 TCP 连接写协议数据即可。通过 Wireshark 的 Follow TCP Steam 功能.

而 CONNECT 暴露的域名和端口,对于普通的 HTTPS 请求来说,中间人一样可以拿到(IP 和端口很容易拿到,请求的域名可以通过 DNS Query 或者 TLS Client Hello 中的 Server Name Indication 拿到),所以这种方式并没有增加不安全性。

希望对您有所帮助,您的支持将是我莫大的动力!